第366章 重华官营硝化厂(1/3)
烟火虽绚烂,但终归只是昙花一现,该忙的军政要务一点也不能耽搁。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江瀚便在焦煜的陪同下,前往了位于老君山脚下的制硝工坊。
老君山并非一座孤峰,而是一片连绵起伏的群山,由严家岩、老君山、魔芋山、藏王寨山等大小山峦组成。
看着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焦煜还提起了一个当地流传颇广的传说。
老君山不仅以硝石闻名西南,更有一桩明廷辛秘。
相传当年靖难之役后,建文帝朱允炆曾带着九名亲信从地宫秘密出逃,几经辗转,来到了老君山的群峰中。
眼见复国无望,于是他便在山中的古刹龙泉寺内,削发为僧,以此避祸。
直到仁宗即位,下诏宽宥了建文旧臣及其后裔,朱允炆才离开龙泉寺,云游四方,最终不知所终。
据民间传言,山中的藏王寨,所藏的便是这位落难的明惠帝。
江瀚听罢,望着远处高耸幽深的山峦,只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
靖难旧事,早已烟消云散,如今这片山峦里藏着的,是他最为看重的硝石基地。
行至老君山麓,眼前景象豁然开朗。
二十余座青砖砌成的作坊,沿着山势一字排开,规整而宽敞。
作坊之外,随处可见身着靛蓝色号服的匠人们忙碌的身影:
有的肩挑背扛,正从骡车上卸下新采的硝土;
有的在石槽边奋力搅拌着硝水,还有的正在晾晒硝石,一派井井有条的景象。
相比于前年李兴怀初来时“民众皆藏匿群山”的萧瑟景象,已经是天壤之别。
江瀚一行人抵达时,制硝所的主事周光宇早已在此恭候多时。
周光宇年约四十,皮肤黝黑粗糙,一双手指节粗大,布满了老茧。
他原先是匠户出身,因技艺精湛、为人可靠,后来被提拔成了工部虞衡清吏司的主事。
因农部与工部联合督办硝务,周光宇便被委以重任,留在了江油的群山之间。
他主要负责管理硝匠户,监督、核验硝石的生产与质量。
见到江瀚,周光宇有些激动,连忙上前躬身行礼:
“臣周光宇,恭迎王上大驾!”
“周主事不必多礼。”
江瀚抢上一步,亲手将他扶起,又用力拍了拍他那结实的肩膀,鼓励道:
“倒是辛苦你了,丢下妻儿,常年留守在群山之间奔波劳碌。”
“跟本王说说,最近一年来,制硝所的运转情况如何?”
周光宇早有准备,立马回禀道:
“托王上洪福,赖新政得宜,制硝所如今运转顺畅,产量正在稳步提升。”
“自从前年李主事带着王上的旨意来了一趟,宣布废除匠籍、公平买卖后,原本躲在深山里的熬硝匠们才陆陆续续从山里走了出来。”
“如今,山里的硝匠户们都已登记在册,大约有五百人左右,尽数编入了官营工坊。”
“臣等按照定下的章程,给予每人每月五钱银子的底薪。”
“同时,按照硝石产出,制硝所以每斤一百文的价格,按量发放赏钱,多劳多得!”
“自从有了赏钱,匠户们都很积极,恨不得天天住在洞里采硝。”
江瀚在心里默算,按照之前焦煜所说,制硝所每月能产两万斤硝石,赏钱加上底薪,那就是两千多两银子。
不过说实话,一百文的价格也不算贵,这笔开销在他看来十分值得。
要知道,军器局对于制造火药的硝石纯度要求极高,至少要达到九成以上才算合格。
硝石的提纯过程十分繁琐,耗费的人力物力极大。
他点了点头,目光随即转向一旁围观的几个熬硝匠,对他们招了招手:
“各位匠作,辛苦了。”
“都上前来吧。”
匠户们早就听说了来者的身份,于是立马放下手中活计,紧张地就要上前跪拜。
江瀚摆摆手,制止道:
“免了,站着回话就行。”
“本王这次来就是想看看各位,顺便也了解了解制硝所的近况。”
“你们是行家里手,都说说吧。”
一群匠户闻言面面相觑,迟迟不敢开口说话,最后只能望向一位年长的老匠户。
老匠户姓刘,大家都叫他老刘头,大概有五十多岁,据说在硝洞里钻了一辈子,经验最丰富。
老刘头被众人推举出来,紧张得手足无措,只能结结巴巴地说道:
“回……回大王的话,小小老儿是粗人,不会……不会说话。”
“不知道大王想问啥?”
江瀚笑了笑,温声道:
“别紧张,聊聊家常就是了。”
“如今你们进了制硝所,相比收入应该比以往更高吧?”
“一个月干下来,大概能挣多少钱?可还够家用?”
老刘头搓了搓手,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这个……这个不固定,时多时少。”
“活儿顺的时候,一个月能熬出四十斤上等硝;不顺的时候,可能只有三十斤出头。”
“算下来,一个月大概……大概到手三到四两银子。”
江瀚有些诧异,追问道:
“怎么还不固定?”
老刘头连忙解释道:
“大王有所不知。”
“老君山上,有大大小小二十多个硝洞,分布各处,路程远近、开采难易都不同。”
“就拿产量最大的朝阳洞来说,那洞口位于悬崖绝壁之上,地势极其险要。”
“咱们要去朝阳洞采硝,得先爬一个多时辰的石梯,到了崖顶再从上面放下垂梯,才能到达洞口。”
“虽然险要,但因为洞里产出的硝土质量好、出硝多,所以大家都抢着想去。”
“制硝所实行的是轮班制,再好的洞子,每隔三个月才能去上一趟,所以这收入才有高有低。”
他也不知道说得是好是坏,只能试着找补道:
“不过大王放心,咱们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太多了。”
“以前是匠户,生下来就是熬硝的命,子子孙孙都逃不掉。”
“每年都有定死的硝额,完不成,轻则鞭打,重则抓去坐牢,家里人还要连坐。”
“官家给的那点工食
糜汉小说提供了就爱啃鸡翅创作的《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366章 重华官营硝化厂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