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长江水师(1/3)
对于陕西方面,江瀚并不担心。
邓阳在汉中也有两三个年头了,不论是官方背景还是官军身份,他都具备。
此前在巡视剑州大营时,他已经发了一封密信给邓阳,让他负责在汉中组建情报网络。
其实也不用江瀚特意提醒,邓阳如今在汉中可以说混得是风生水起。
自从邓玘率部起义之后,汉中的官员和王府就收敛了不少,生怕再把汉中的哪一部官军给逼反了。
要知道邓玘当初可是宰了个参将才跑去四川的,万一哪天有人想不开,放开把守的官道引贼攻城,他们可就全完了。
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汉中知府王在台和瑞王朱常浩一致决定,必须要在军中拉拢一个值得信赖的将领。
两人左挑右选,镇守金牛道的那个邓参将还算不错,懂礼数,知进退,就是他了。
邓阳也瞅准了这个时机,一举打入了敌人的核心圈子。
他先是利用手上的药材、蜀锦等紧俏物资,以节敬的名义,大肆向知府衙门和王府送礼,以拉近双方关系。
而王在台和朱常浩也投桃报李,给了邓阳一个采买的差事,让他从金牛道大量走私川盐、夏布、蜀锦等物资。
一来二去,双方的交情也就越来越深了。
甚至发展到后来,邓阳出入衙门和王府都不用提前递贴,直接上门就是。
简直就跟回了自己家一样,闲庭信步。
借着这层关系,邓阳才得以在汉中从容布局。
他把麾下的兵丁撒出去,化装成商队护卫、客栈伙计、乃至游方郎中,渗透到了各处要害。
探子们不仅绘制了详尽的汉中防务舆图,标注了各处关隘、粮仓、军械库的位置,甚至还摸清了当地守军的兵力部署。
不仅如此,邓阳甚至连王在台与巡抚孙传庭往来公文的详情,都能获悉一二。
得益于邓阳源源不断传回的情报,江瀚对汉中的局势可谓是了如指掌。
毫不夸张的说,凭借这些情报以及在邓阳手上的三千兵马,江瀚想要拿下汉中简直是手到擒来。
邓阳也曾数次来信,言语间跃跃欲试,询问王师何时出兵北上,也好配合建功立业。
然而,江瀚却始终将其按下不表,未曾正面答复此事。
在他的心中,邓阳的战略价值其实远在于汉中之上。
毕竟地盘就摆在那里,想打随时可以打,但人才是最关键的。
仅仅为了夺取一个汉中,就要让邓阳这枚深埋已久的棋子暴露,未免有些得不偿失了。
江瀚始终坚信,以邓阳长袖善舞的能力,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更进一步。
万一哪天朝廷无人可用,说不定邓阳真就能跻身高位,统领一方兵马。
届时,他将发挥出更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当曾瑞提及陕西方向的商路时,江瀚只是摆了摆手,含糊道:
“陕西方面不必多虑,本王已有安排。”
“至于福建嘛,本王也是有熟人的。”
“当初福建的海防游击郑芝龙,曾派其四弟郑芝凤前来四川拜会。”
“郑芝凤在四川、贵州待了大半年,前前后后定下了好几笔价值不菲的商单。”
“等商行成立了,正好可以借着送货的名义,在福建开设会馆。”
陕西、福建、乃至于湖广等地,江瀚自信都能找到熟人。
但真正的难点和重点,还是在于京师。
京师是天下根本,政治中枢,朝堂上但凡有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牵动天下大局。
因此,江瀚才必须想办法在京师建立一个可靠据点。
行商牟利只在其次,重要的是借机攀附权贵,笼络官吏,以此掌握朝廷动向,琢磨皇帝心思。
可曾瑞对此却有些为难,吞吞吐吐的说道:
“王上明鉴,京师方向确实是关键所在。”
“但……但是自从王上入主四川以来,大肆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豪绅劣商。”
“以往那些能与官府打交道,财力雄厚的官绅们,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如今早已是十不存一。”
“如今保宁府内,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出堪当此任的人选了……”
江瀚闻言一愣,他万万没想到还有这种困难。
不过细想下来好像也没错,毕竟在明末这种环境下,但凡是能和官府打交道的商户,哪个不是吃人不吐的主。
以次充好、掺假牟利都算是有良心的了,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才是发财的手段。
这种人,必定是汉军清算的首要
糜汉小说提供了就爱啃鸡翅创作的《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368章 长江水师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