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前线形势(2/3)
了大小舟舰。
除了先前已分批南下的船只人马,此番整装待发者,计有大小战船百余艘,专司水战的精锐士卒逾千人。
更见各船吃水颇深,舱内满载着兵甲利器与粮秣辎重,肃杀之气弥漫河岸。
这支水师的核心,正是经由李奕的建议,改良过的十余艘新型战船。
它们体型较传统船式更为宽大坚实,船舷两侧的木质明轮在晨光映照下泛着冷硬的光泽。
此设计专为克服江淮水网密布、传统战船机动不足的劣势,借以扭转中原王朝在与南方水战中的不利局面。
放眼望去,船帆尚未尽数升起,高耸的桅杆如林般刺破薄雾,甲板上兵士肃立,刀枪在晨曦中闪烁着寒光。
李奕伫立在岸边,目光掠过这森严的船队。河风裹挟湿润的水汽扑面而来,卷动着他宽大的袍袖。
片刻后,李奕收回远眺的视线,转向身侧肃立的两员大将。左边一人乃是左千牛卫大将军李廷珪,右边一人则是右骁卫大将军韩继勋。
此二人皆是蜀国降将,至于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只因皇帝任命李廷珪为水路都部署,韩继勋则为水路副部署,令其二人统帅这支水师赶赴淮南。
不得不说,世宗柴荣在用人方面颇有些“不拘一格”。
哪怕李、韩二人是归降不久的敌国将领,却仍旧力排众议委命他们以重任。不仅让他们统领这支倾力打造的水师,之前更是参与了后周水军的编练督训。
柴荣的这份心胸和魄力确实非比寻常,真正做到了不囿于出身、皆人尽其才。
当然,若以李奕俯瞰历史的“上帝视角”来看,柴荣的做法倒没什么值得惊讶的。
旧史之中,被后周俘虏的蜀国威武军节度使王环,便就在三征淮南的战役中被委以军职。
只不过在此番时空下,王环在秦、凤之战中以身殉国,因此命运之手悄然拨转,换成了李廷珪与韩继勋被俘。
李奕收敛思绪,朝二人拱手道:“李将军、韩将军,此去江南,千里迢迢,水陆艰险。官家对水师寄予厚望,专为扭转江淮水战劣势,望二位将军戮力同心,不负圣恩,扬我大周水师之威!”
李廷珪闻言,神情肃然,抱拳回礼道:“李都使放心!官家不以降臣见疑,委此重任,天恩浩荡,在下虽肝脑涂地,亦难报万一!此去淮南,必当谨遵圣命,与韩将军同心同力,驱驰战船,荡平水道。不负陛下所期!”
一旁的韩继勋
糜汉小说提供了皇三皮创作的《天子宁有种》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二百二十八章 前线形势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