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我的学生全部都战死了,现在!该轮到我这个老师上了...(3/3)
来送出这份至关重要的“空战秘籍”。
书房内,只有留声机唱针划过唱片发出的细微沙沙声,以及韩振华那经过手机AI编辑的、低沉而富有磁性的“祁大厅长”的嗓音,在逐字逐句地口述着《高志航空战手策》的精要。
BoomandZoom的能量空战理论、萨奇剪的双机协同防御、简化版奥格登滚桶的致命反击......每一个战术要点,都凝聚着后世空战智慧的结晶,堪称在这个时代降维打击的“空战秘籍”。
韩振华越听越是心潮澎湃,他仿佛已经看到一群年轻的民国雄鹰,驾驶着P-40,用这简洁凌厉的“三板斧”,将不可一世的日军王牌揍得晕头转向,凌空开花的场景。
“有了这本手册,至少能让我们未来的飞行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战斗力,减少无数不必要的牺牲!”他心中稍感宽慰,思路也随之进一步发散。
“既然空战战术能如此大幅提升战力,那更高级的‘眼睛’民用有源相控阵雷达呢?”
他想起了手机AI提示的长期方案,那个由后世某省某市某公司在“工业大摸底”中被意外发现的、用于驱赶野猪的“民用有源相控阵雷达”!
其核心原理,是利用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束扫描探测目标,对于1939年几乎为零的电子对抗环境而言,简直是开了天眼般的绝对优势!
他下意识地就想将这份更惊世骇俗的技术也一并录下,交给军统,让山城方面能提前预警日机,避免再遭5月19日那样的惨烈轰炸。
然而,他的手指在即将按下录制键的瞬间,猛地停住了。
一股冰冷的理智如同冷水浇头,瞬间熄灭了他冲动的小火苗。
“不行!绝对不能交出去!”韩振华深吸一口凉气,后背惊出一层细汗。
他迅速在脑海中罗列了无法上交的致命原因:
第一,工业基础天堑:山城方面有什么?
被炸得七零八落的残破工厂?
匮乏到极点的稀有金属储备?
几乎空白的电子管、晶体检波器、脉冲调制器、精密示波器......等等研发和生产能力?
别说核心的磁控管和信号处理单元,就连最基础的高性能漆包线、绝缘材料、真空泵,山城方面都难以稳定获取和量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第二,研发环境优势:反观自己所在的魔都,虽然华界沦陷,但英美法租界依然维持着畸形的繁荣,通过外滩的航运,几乎可以买到全世界的任何实验设备和原材料。
自己手握巨资,圣约翰大学校长的身份更是绝佳掩护,完全可以组建一个顶尖的“物理电磁波实验团队”。
他脑中立刻浮现出几位后世鼎鼎大名的名字:孟昭建(后世雷达与信息论奠基人之一)、毕得现(后世雷达工程奠基人之一)、张中军(后世自动控制奠基人之一)......这些未来的泰斗,此刻或许还是籍籍无名的青年学者,正需要机会和平台!
由自己来主导,集合顶尖人才和无限财力,研发成功的概率比山城方面高出何止百倍?
其实科学技术研发,在外人想象中好像是一件“高大上”的一种神秘无比的事情,但说穿了非常简单,就是有名的“科学技术三步曲”:
一就是制定标准,这个标准是不是可科学的都无所谓,比如英尺,其实就是英女王脚的长度,他科学个屁啊!但是不论他科不科学,但是他有标准了,就是巨大的筑基,一切科学研究的前题!
二就是用这个标准来记录总结每一次的实验或者实践数据,发现是错误的就纠正,正确的就发扬继续推进........
三就是用科学成果产生的效益来继续推进科学的进步!大道至简,有这个三步曲,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环境下,都能暴发科学技术文明!
第三,技术泄露风险:山城方面被日本间谍渗透得跟筛子一样。
雷达技术一旦落入日方手中......韩振华简直不敢想象那后果。
日军舰队和航空兵如果率先装备了雷达,其在太平洋战场的优势将难以撼动,历史走向将彻底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险,他冒不起,民族也冒不起!
第四,未来的隐忧:他深知山城方面的本质。
现在虽是抗日统一战线,但将来......这雷达技术若被其完全掌握,难保不会成为日后阻碍原本剧情洪流的帮凶。
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或者说,掌握在真正代表人民的一方手中。至少,主导权要在自己这里。
“东西可以‘借’给你们打鬼子,但核心技术,必须由我来掌控!”韩振华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未来的制高点,我必须提前抢占!”
想到这里,他彻底打消了上交雷达技术的念头。
糜汉小说提供了唐古拉山的冰潇花创作的《谍战1937:我的外挂是手机》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217章 我的学生全部都战死了,现在!该轮到我这个老师上了...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