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第140章 一对好夫妻

  理论上赵安不是无赖行为,而是巧妙利用规则,因为议罪银原本就是预缴用来议罪减罪的。

  我知法犯法是不对,但我现在再预缴五千两用于罚款,行不行?

  可能你们不行,但我行!

  为何先报兵部福中堂、军机处和中堂知呢,无非赵安提醒在场一众安徽绿营的将领,他上面是有人的。

  实际操盘议罪银的和中堂想来不会为了你们这帮丘八出头吧,所以都给我老老实实的。

  官大一级压死人可不是说着玩的,除非你们这帮丘八有胆哗变。

  但,这正是赵安求之不得的事。

  淮南绿营真敢闹事,抚标立即就会镇压,一股脑杀了反而少了许多麻烦。

  显然,帐中这帮绿营将领生不出这胆量。

  几颗人头的好处也是立竿见影,接下来的作战部署及动员会议开的相当圆满,军队同地方在赵安大棒指挥下迅速开始行动,一场针对盐匪的围剿秘密进行。

  省城安庆方面,虽然巡抚衙门和藩台衙门都缺了主人,但留守的官员没有敢怠慢的,赵安的工商兴省政策并未因他的离开停摆,安庆府和盐道衙门筹措的军粮器械也源源不断往凤阳输送。

  安庆地处长江北岸,同陆路相比,水路运输显然是发展重点,毕竟一艘货船的装载量能顶上百辆马车,人工和成本都要少得多。

  原先的码头前明万历年间曾拓展过一次,一百多年下来这座老码头已然无法承担如今的货运“吞吐量”,因而安庆知府宋嘉问组织人手对码头再一次整修拓展。

  拓展资金有部分来源于民间商人,这些民间商人获得的回报是码头修成后可以给他们部分区域用于设立货栈。

  相当于固定仓库中转站的意思,这样能省去商人不少运输成本。

  这也是赵安大量引入民间资金用于地方发展的思路——官府没钱又想办事当然是跟民间有钱人“集资”。

  缺德一点的官员则是直接让官府人员和学生们自愿捐款,甚至强行摊派给百姓。

  许诺多少年后分红,结果年头一到小本子却是废纸一个无现可兑。

  赵安不是缺德的官,不想骗百姓,那么大力引进民间资金就成了他的首选。

  所谓要想富,先修路。

  道路不仅是让百姓富起来的基础,也能让分布在各地的军队迅速集结起来。

  赵安准备明年对安徽全省的道路进行拓宽整修,这个工程很大,保守估计需要的资金也得二百万两左右。

  这笔钱安徽藩库肯定拿不出,赵安便准备将部分道路的“收费权”卖给民间商人,从而将安徽本地的大商人乃至江浙财团与自己牢牢捆绑。

  如此做法虽然会增加货运成本,但对缺乏资金的安徽而言却是能迅速发展起来的绝佳手段。

  江苏巡抚福崧卖官产卖的不亦乐乎,作为“始作俑者”,赵安肯定也要跟进。

  如果不是芜湖关的关税直接解往户部,他都想把这个年入四十万两的肥关都给卖了,或租了。

  由于安庆码头大规模整修,导致码头目前运行情况十分拥挤,但也充满生机。

  漕船、客舟、货筏挤挤挨挨,扛包的苦力、叫卖的商贩、南来北往的旅客于码头构成一幅生动的市井图卷。

  乍一看,就像一个无比热闹的大工地。

  事实上,也是个大工地。

  长江对岸是有名的池家渡,每日都有大量商旅搭乘客船前来安庆,摆渡船的生意极好。

  一艘从南岸过来的摆渡船刚靠岸,岸上的小贩们就迫不及待吆喝起来,有卖茶叶蛋的,有卖大饼的,有卖油条的

  还有大声询问船上客人有没有要做工的。

  只小贩们很快就被眼前一幕惊住,船上哪是什么南岸的客人,竟是一群盔明甲亮的八旗大兵。

  不仅有八旗大兵,还有高头大马!

  站在船头的佐领八十六只扫了眼岸上想要兜售生意的小贩,小贩们就被吓的连连后退。

  “上岸!”

  八十六挥了挥手当先下船,然后转身看向身后江面——他要保护的赵夫人就在后面那条船上。

  三十多名八旗兵拉着战马下船后,自觉回去帮赵大人家的仆人拖拽马车。

  码头来了八旗大兵的消息也瞬间四散开,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码头引发轰动。

  八旗兵!

  普通百姓瞧着热闹不说,走南闯北的商人们却个个困惑的很。

  不打仗的情况下,一支成建制的八旗骑兵出现在安庆这种腹地是极其罕见的事情。

  须知,安徽不仅是旗员任职“洼地”,也是没有任何八旗驻防的省份。

  那八旗兵到安庆干什么?

  没有人知道,只知道那群八旗兵簇拥着几辆马车去了省城。

  看样子,车内定有身份极其崇贵的人,否则怎么可能是八旗大兵护送呢?

  在无数惊疑、敬畏的目光注视下,八十六率部下护着车队径直穿过码头,没有任何停留就沿着官道向安庆城驰去,留下身后商旅百姓一片窃窃私语和种种猜测。

  早就得到消息的藩司办公室主任老宋这会领着藩司属员正在衙门外候着,不过老宋压根不知江宁将军派兵护送夫人一行,因而当视线中突然出现一支骑马的八旗大兵时,心没来由的就哆嗦了下,差点以为是朝廷发现“小贷党”的存在,派八旗兵来抓他们来了。

  待发现队伍前头还有自己派去接夫人的李林这才松了口气,继而好奇看着那帮骑马接近的八旗兵。

  藩司衙门的工作人员也均是感到奇怪,却不敢当着老宋面在那乱猜测。

  “吁!”

  到得老宋等人跟前后,八十六勒马立停,旋即翻身下马,却未理会满面堆笑要上前同他“对话”的老宋,而是大步走到后面一辆看似普通但用料极为讲究的青幄马车前,微微躬身用一口流利的江宁话声道:“夫人,到地方了!”

  八十六为啥不是京片子?

  还不是因为祖上驻防江宁一百多年,口音这块早就被江宁本地人给同化了么。

  满汉是不通婚,但满人能娶汉女有汉人岳丈、舅哥,汉人却是不能娶满女的。

  “有劳八大人。”

  随着车帘掀开,抱着儿子的婉清同抱着女儿的春兰小娘子出现在众人视线中,车夫将踏马凳及时放下,婉清微一点头,从容不迫缓缓下车。

  “夫人!”

  老宋快步上前施了一礼,同时对婉清身后的春兰小娘子点了点头。

  当初就是老宋带赵安去乡下接的小娘子,如何会不认得。

  小娘子对于眼前这位媒人同时也是贵人的“宋主任”肯定是心存感谢,站在婉清身后虽没说话,眼神无疑是感激的。

  “夫人,您来的真不凑巧,赵大人他”

  老宋简单将赵安带兵去凤阳剿匪的事说了。

  “宋叔,”

  丈夫不在让婉清心中多少有点失落,但很快就恢复过来很有礼貌的给老宋盈身施了一礼,继而目光落在一路护送她过来的八十六脸上,嘴角含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浅笑,柔声道:“妾身能一路安然抵达,全赖八大人与诸位将士护卫周详,在此妾身再次谢过各位。”

  八十六忙道:“夫人不必如此,能护送夫人也是末将上辈子修来的福份。”

  老宋听的一头雾水,佐领可是四品官,知府大人见了都要尊称一声,虽然婉清是身为安徽布政使的赵安夫人,也不至让人家八旗佐领如此卑恭,且一路打江宁护送过来吧。

  摸不透情况的老宋正狐疑着,却听婉清又对人佐领道:“八大人一路辛苦,妾身本该请诸位将士入衙歇息喝杯热茶,只是外子不在衙门,诸位身份特殊,若大张旗鼓入驻官衙恐惹来不必要的闲话,反辜负了将军大人对外子及妾身的一片体恤之心。”

  婉清对音量把握的恰到好处,周围竖着耳朵听的藩司官员们能听得一清二楚。

  “体恤之心?”

  老宋眼皮一跳:江宁将军的体恤得是多大的面子?

  实在是不解赵安何时跟江宁将军打过交道,且结下如何情份的。

  “夫人所言极是,末将奉命护送夫人安全抵达,本该这就回返江宁,只将军大人另有要事让末将与赵大人协商,既然赵大人去了凤阳,那末将也当赶往凤阳才是”

  八十六说的要事乃是之前赵安写信给江宁将军永庆,协商于安庆创办临时军械维修所的事。

  “大人一路过来也是辛苦,下官这边就安排.”

  老宋连忙叫来两名属员,让他们带八旗将士歇息吃喝。

  八十六抱拳道:“夫人,那末将先过去。”

  婉清微微点头,待八十六等人远去后,仿佛不经意般对老宋轻叹一声道:“将军大人对外子确是关切,唯恐我们路上有什么闪失,这才特意派八大人率兵护送我们过来。”

  言罢,不着声色的看了眼那帮藩司工作人员。

  婉清毕竟是县尊的长孙女,虽然年轻,但也知官场中人最善揣摩上意,也最是跟红顶白。

  夫君赵安于安徽根基尚浅,骤登高位虽有狠辣手段,但要想真正在安徽站稳脚跟,让这些盘根错节的地方官心生敬畏而非仅仅是恐惧的话,就需要更大的势辅助。

  还有什么势,能比天潢贵胄的传闻更令人忌惮?

  此事,也无须她刻意说什么。

  江宁将军何等身份?

  那是镇守东南、简在帝心的满洲大员!

  如此人物会无缘无故对一个汉人布政使的家眷如此关怀备至,甚至到了要动用八旗兵跨越省境护送地步?

  于在场工作人员心中,江宁将军特意派八旗兵护送这个事实证明一件事——那就是赵大人真的身负皇家血脉,是当今圣上流落民间的骨血,是位不能明言的皇子阿哥!

  赵夫人哪里是什么藩台夫人,分明就是皇上的儿媳,皇子的福晋!

  若非如此,怎能解释这完全超乎常理、近乎皇子规格的待遇!

  婉清见好就收不再多言,只是对老宋又客气了一句:“宋叔,衙门后院想必已经收拾妥当,我先进去安顿.外头风大,你与诸位大人也请回吧,免得着了风寒。”

  说完,带着抱着女儿的春兰在家仆和丫鬟的簇拥下,仪态万方地向着藩台衙门后院走去。

  一行人身影很快消失在后堂门内,照壁前却依旧一片寂静。

  一众藩司属员面面相觑,过了好半晌才有人压低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语气低声对准备回去工作的老宋道:“宋大人,外界有谣言说赵大人他实是.”

  话还没说完,就被老宋怒目喝止:“都给我把嘴闭严实了,谁要是敢在外头胡乱嚼舌根,我砸了你们饭碗!”

  吓的那属员连忙点头,其余人见状哪个还敢多嘴。

  可纸哪能包住火!

  八旗大兵护送赵大人家眷前来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在安庆城中传播开来。

  那个早已在私下流传却无人敢公开证实的猜测,此刻如同野火般在每位官员心中疯狂燃烧。

  赵大人,就是皇上的私生子!

  错不了,绝对错不了!

  安庆官场的气氛也在这刻彻底变了。

  先前或许还有人暗中观望,甚至准备等赵安剿匪受挫时落井下石,现在则纷纷收敛心思变得异常恭顺。

  送往剿匪前线的粮饷物资效率陡然提高,藩台衙门下达的各项指令再无阳奉阴违的;就连原本对赵安一些激进政策颇有微词的本地士绅也突然变得沉默寡言。

  而藩司衙门留守的官员在外人面前更是腰杆挺直,办事说话的声音都大了几分。

  整个安徽官场在一种诡异而压抑的共识下快速运转。

  安庆的消息以及官场的变化被老宋以简报形式传到了赵安这边,当时他正在地图前推演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看完老宋发来的“简报”,赵安沉默片刻,继而嘴角一咧:“婉清啊婉清,你个小丫头片子竟然也知道借势,咱们俩可真是一对狼狈为奸的好夫妻。”

  不过,心中压力也很大。

  老婆太聪明,其实不是好事。
清妖

推荐阅读:

苏贝斯小说提供了傲骨铁心创作的《清妖》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140章 一对好夫妻在线免费阅读。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